7月23日,在贵阳白云中航紧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中航)的展厅中,一件件平时难得一见的飞机高端零部件让记者赞叹不已。
可能没人相信,这家坐落于贵阳市白云区,为很多国产大中型飞机生产零部件的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仅只有一个人。
白云中航的生产车间整洁明亮。
从“小车间”到“小巨人”在白云中航的加工车间里,10余台高端设备正在高速运转,每个月,有数十万件飞机零部件从这里下线,发往西飞国际等数十家航空制造企业。但这家坐落于贵阳市白云区,为国产大、中型飞机生产零部件的公司,在成立之初仅只有一个人。“我父亲干了一辈子的技术工人,公司是他退休后成立的。”白云中航总经理张耀辉告诉记者,最初成立公司时,就父亲一个人,买来3台其他厂处理的设备,在附近的技校租一个平米左右,用石棉瓦搭的棚子做厂棚。“厂棚在下雨时还经常漏雨。”“第一笔生意,是给安顺一家不粘锅的企业生产锅与锅柄中间的铆钉。”张耀辉说,当时,为了给公司接生意,他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到处转悠。听说这家不粘锅企业铆钉生产不过来,他父亲告诉对方,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对方一听我们报价,被吓了一跳。他们所需的铆钉,生产成本就是六七毛钱,而我们的成品报价才5毛多。”由于价格的便宜,质量过硬,他们顺利的接下了定单。“两周后,我们提前交了货,对方又吃了一惊。‘你们怎么这么便宜还生产得这么快。’”张耀辉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当时的工艺,很多加工厂一根一元硬币粗细的铝材,只能生产出一个铆钉。而我们采用的工艺,加工铆钉几乎没有废料,同样的原料,质量比别人好,成本还比别人低。”从那以后,提高产品的品质,研发技术,成了白云中航的企业命脉。
白云中航的员工正在检测产品。
“我们的产品不比国外的差”7年,和父亲一样,干了几十年技术工人的张耀辉进入公司,更是专注产品品质和研发技术,凭着对专业的坚持,白云中航也从他进公司时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余人,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余人,管理人才50余人。年,搬入新建厂区后,各种标准件专通用生产设备余台(套),拥有专用的检测设备35台(套),绝大部分设备实现了数字化。用张耀辉的话来说,“我就是干这个的,你让我干别的,我也不会。”年,白云中航成为贵州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说起企业20多年的发展,张耀辉感慨地说,相关部门对白云中航的支持和帮助是全方位的,包括产品、设备升级,生产能力的提升,企业管理等方面。企业发展如果遇到问题了,还会邀请相关部门来帮助企业寻求解决方法。“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从‘管’到‘帮’。”张耀辉说,比如以前的相关证照什么的是比较多的,办起来很麻烦。现在,不仅少了很多,办理起来也方便了。像工信、税务等部门还会主动到企业来座谈,上门询问企业,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对服务有什么不满等等。如今,白云中航的产品得到行业内的认可,销到了西飞国际等国内百余家企业,涉足航空、航天、舰船、电子等领域,包含螺钉、螺母、销轴、垫片、弹簧、卡箍、电器接头、搭铁线、管路件等几十个种类。年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值1个亿以上。对于自己的产品,张耀辉充满了自信。“毕竟用在飞机上的,质量必须过硬。”张耀辉告诉记者,白云中航的产品就算和国外知名的企业相比,“我们一点也不怵。他们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质量一点不差,而且价格还比他们低。”“要自信,要对我们的民营企业有信心,别老到国外去买。”张耀辉最后说道。文/图都市新闻记者孟剑飞邱凌峰
编辑高琴审校廖波签发张传保石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