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徐俊/文胡敏/摄)近日,医院骨伤七科成功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实施全市首例3D导航模版辅助下上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良好。
据骨伤七科诊疗组组长童卫华介绍,患者刘某是一名68岁男性患者,因车祸导致颈部和右下肢外伤,由外院转入骨伤七科。经相关影像检查,确诊为第2颈椎(枢椎)骨折,颈6、7右侧横突及下关节突骨折,右侧胫腓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双侧颞部硬膜下水肿等。
患者术前影像资料
考虑到患者上颈椎骨折脱位,由于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椎弓根细小,个体变异性大,毗邻颈脊髓及椎动脉等重要组织,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若置钉位置不当,极易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寻求一种准确安全、操作简便的植钉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术前患者的颈椎三维模型及定制的个性化置钉导向模板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骨伤中心主任兼骨伤一科主任任镇民、骨伤七科副主任方建波和诊疗组组长童卫华带领团队,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成功为患者实施3D导航模版辅助下上颈椎骨折内固定术。
患者术后影像资料
医院3D研究中心自主设计的置钉导航模板应用于上颈椎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中,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一周患者便可独立下床行动。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小科普
3D打印脊柱定位导向模板是依据患者术前脊柱CT数据,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出患者的脊柱三维模型,并根据三维重建模型规划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和进钉通道,选择最适螺钉的长度和直径,同时根据椎体解剖形态反向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模板,打印出个性化脊柱的三维模型。术中将导向模板贴附于相应椎体后部骨性结构,沿导板的定位导向孔便可准确对每一个椎弓根置钉。
数字骨科引领了骨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关节置换以及脊柱内固定的手术当中,极大的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