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贵萍
编辑|及轶嵘
图源|受访者提供
4月28日,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川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23.66元/股,市值约36亿元。
禾川科技成立于年,是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控制器)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广泛应用于3C电子、光伏、锂电池等行业,并覆盖了工业富联、宁德时代、顺丰控股、三通一达、隆基股份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据招股书,年,禾川通用伺服系统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在国产品牌中位列第二。禾川科技也是国内工业自动化厂商中较早实现编码器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其伺服系统即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编码器。
年,北极光创投独家投资了禾川科技的天使轮,并在此后持续加码。IPO前,北极光创投持股13.57%,为最大机构投资方。此外,禾川投资持股12.29%;龙游联龙持股6.91%;达晨二号持股5.7%、达晨一号持股2.06%。
禾川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成长密码?从初创期一路走来到拥有越来越高的市占率,这家企业在哪些关键节点做对了哪些事情?疫情下的制造业创业者又该注意什么?创业邦采访到北极光创投主导投资禾川科技的合伙人黄河,为这些问题一一揭开谜底。
禾川做对了哪些事情?
“禾川创始团队对工业有极为深刻的理解。”黄河告诉创业邦。
黄河自年3月起担任禾川科技董事至今,一直陪伴企业成长。时隔八年,黄河仍记得年初次拿到禾川PLC产品时的感受,从工业设计到PLC表面铝合金的处理,包边、螺钉位置等细节均处理到位,拆开后的电路板水平成熟。和当年市场上普遍较为粗糙的国产产品相比,禾川的PLC让黄河眼前一亮。
这是黄河加入到北极光创投的第四年。当时禾川主要做PLC,年收入在一千多万,公司不大,但产品非常有特色,并且对未来有清晰的产品规划。
时间再往回拨。年,黄河加入了北极光创投。这一年,小米、美团等企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双创大潮的开启。互联网、智能硬件等陆续成为投资圈追逐的对象。
而工业制造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鲜有人问津。基于多年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加入北极光后的黄河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及智能系统、机器人、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的投资。
年,黄河观察到珠三角地区人工成本明显上升,机器将会替代部分人力,这意味着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在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在深入研究了机器人领域后发现,机器人赛道虽然是大势,但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于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