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进攻的德国人已经渗入了我们的机枪阵地之间的空隙,我们在近距离遭到了机枪的猛烈射击,几乎要把我们撕成碎片……我们匍匐在地,十指抠着泥土,肚皮紧紧地贴住地面向远处爬行以躲避猛烈的子弹。”
上面这段文字引自哈奇逊中校(G.S.Huthison)的《机枪》一书,描写的是年4月12-18日的莱斯之战,同盟国部队突然在近距离遭到德军的猛烈射击,误以为是德军的机枪在开火,吓得只能匍匐在地,把肚皮紧紧地贴住泥土上爬行。
其实正在向他们开火的并不是德军的机枪,而是专为堑壕战而生的德国MP18/I冲锋枪。
德国MP18/I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大规模应用到实战中的冲锋枪,由后来大名鼎鼎的现代突击步枪之父雨果-施迈瑟设计。这是一款枪身只有约80厘米长的9毫米全自动步枪,每秒钟射速高达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机枪迅速崛起,成为对抗大规模步兵进攻的重要防御武器。面对密集的火力,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却迟迟无法分出胜负,堑壕战就此成为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双方的野战筑垒防线横亘数百英里,从北海一直延伸到瑞士。
初期暴风突击队使用GEW98配20发弹夹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双方都做出了众多努力。新的战术和新的武器不断被应用到实战中,英国人率先使用了坦克,德国人成立了名为“暴风突击队“的堑壕突击队伍,而最新式的伯格曼MP18/I冲锋枪也终于在年投入到了战场。
MP18/I冲锋枪只有5大部件,即枪机组件、枪身组件、弹匣组件、枪托组件以及枪管组件。如果不计螺钉MP-18I式冲锋枪只有37个零件,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只能连发发射。发射9毫米鲁格弹,由单排20发直弹匣或32发蜗牛型弹鼓供弹,或者曾用在鲁格P08手枪上。
MP18/I冲锋枪专门为迎合德国奥斯卡·冯·胡迪尔(OskarvonHutier)将军提出的渗透战术而生,特别适合在近距离压制敌人,当手拿MP18/I冲锋枪、腰挂长柄手榴弹的德国突击队员在突入敌人堑壕后,简直就是同盟国士兵的噩梦。
抗日战争期间MP18/I冲锋枪也曾出现在中国战,被称为“花机关”,中国军队是真拿它当机关枪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