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场景适配度的洞察

AI就是人造的智能,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AI与人的关系,这有助于提高高级AI产品经理对AI技术—场景适配度的洞察能力。

一、对目标场景未来趋势的洞察

合格AI产品经理一旦实现了某个AI技术与某个场景的适配,就会以此为基础来规划AI产品。但高级AI产品经理会多看一步,先对目标场景的未来趋势做出判断。我们都知道,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有很多低端制造业迁移到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如果高级AI产品经理判断某个行业正处于这个趋势中,这样的场景就不是一个合适的场景,应该放弃。因为AI技术在任何一个行业场景落地应用,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如果选择这样的场景,等可行的方案出来,也许目标客户已经迁走了。因此,高级AI产品经理需要对目标场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二、对替代方案的洞察

其实,大多数客户对AI技术并没有执念,他们只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AI技术可能只是诸多解决方案之一,而且还有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案。这是AI公司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因为自己擅长打造锤子,而且可以根据场景特点定制专门的锤子,就很容易到处去找螺丝钉。而客户可能要把自攻螺钉拧进去,可以用锤子,但更适合的工具其实是螺丝刀。

在年至年的AI发展热潮中,这种情况屡屡出现。有些场景一天也没有多少咨询量,可公司偏要配一个接待机器人,结果因为配套的知识库等问题,接待机器人完全成了一个“傻瓜”。有些场景其实只需要把告示写得清楚一点,其引导效果更好。例如,有段时间我曾多次去某人才中心办不同的事,而且这些事我都是第一次办。大厅入口处写得很清楚——办什么业务、要准备什么材料、上几楼、怎么办。

因此,尽管来办事的人很多,但只有很少的人需要向前台咨询,前台配备一个人就足以应对。再有什么更细致的疑问,可以到对应的窗口去询问。在这个场景中,现有的方案已经非常好了。如果一定要摆放一个接待机器人,人就要先教会机器人现有的业务细节,一旦有修改(小的更改经常发生)还要马上更新,这其实并不容易做到。结果常常是用户说不清楚,机器人听不明白,这时机器人并不会产生多大用途。这样,大多数接待机器人将很快被撤下,它虽然涉及AI技术,但并不是这个场景中最好的解决方案。

相对其他方案,AI解决方案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而AI技术公司对外宣传、对客户宣传都极少提到这个问题,那就是AI解决方案需要持续付费。因为AI解决方案通常要依赖云端智慧的成长,还要依赖云端算力,所以AI解决方案往往意味着需要持续付费。这是AI解决方案的特点,但如果横向比较这也可能是它的缺点。因为这和大多数客户的购买方式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我国的企业更习惯一次性付费。仅仅这一问题可能就会构成很大的障碍。

目标客户一方面难以接受新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也存在顾虑。应用效果好,担心AI供应商乱涨价;还担心AI供应商的持续服务能力,如果用了两年用得很好,突然AI供应商倒闭了,云端突然不可用了,就会对自己公司的业务产生严重影响。而购买设备就可避免这种问题,即便设备供应商倒闭了,设备还能继续使用。所以,切换一下视角和立场,和AI应用的目标客户(同时也包括很多非AI应用的客户)多沟通,你就会有更强的客户视角,这样才能真正跳出AI的圈子,做好AI产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