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爆炸性环境电气装置设计选型和安

9.4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宜遵循有关标准规定。

导管进入或离开危险场所的地方应配有导管密封装置,以防止气体或液体从危险场所传播到非危险场所。在密封装置和危险场所边界之间不应有连接器、耦合器或其他附件。

导管密封装置应在外护套四周密封,并且电缆应有效填充,或者在导管内单个导体周围密封。密封工艺应伸其不收缩、不透水不受危险场所内化学物质的影响。

如果外壳需要保持适当的防护等级(如IP54),应在紧邻外壳处配置有导管密封装置的导管。

导管所有螺纹连接处应用扳手紧固。

用导管系统作接地保护导体时,螺纹连接应适用于电路被熔断器或断路开关适当保护时承载的故障电流。

如果导管安装在腐蚀性场所内.导管材料应防腐,或者导管应有话当的防腐保护措施。

能导致电解腐蚀的金属组合应避免使用。

导管内可使用无护套的绝缘单芯或多芯电缆。但是,当导管内有三根或多根电缆时,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绝缘层应不超过导管总截面积的40%。

长距离布线的外壳应有适当的排液装置,以确保冷凝物的排放符合要求。另外,电缆绝缘应有适当的防水特性。

为了满足外壳防护等级的要求,除了采用密封装置之外,导管和外壳间还可能需要密封(例如,用密封垫圈或不沉淀油脂)。

注:如果导管是唯一的接地连续性措施,则密封宜不降低接地路径的有效性。

仅用于机械保护的导管(通常指“敞开”的导管系统)不需要符合本章的要求。但是,应采取预防措施在导管进入或离开危险场所的地方安装导管密封装置,防止导管移动或潜在爆炸性环境通过。

9.5电缆和导管系统

9.5.1EPLGa级

“ia”防爆型式安装用电缆的补充要求见第12章。按照GB.20-用于其他防爆型式的电缆和导管的补充要求应符合文件规定的相关保护原理的要求。

9.5.2EPLDa级

对本质安全系统使用电缆的要求见GB.4-。

注:金属导管中的电缆,以及安装区域中适宜的防护技术采用的配件,宜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9.5.3用于EPLGb、Gc、Db和Dc级的电缆和导管系统

对有关防爆型式用电缆和导管系统的补充要求在第10章-第18章中给出。

9.6安装要求

9.6.1穿过危险区域的电路

电路经过非危险场所,穿过危险场所到另一个非危险场所时,危险场所内的布线系统应与线路的EPL要求相适应。

9.6.2绞线终端的保护

如果使用多股绞线,尤其是细绞合导线,应保护绞线终端,防止绞线分散,例如,可用电缆套管或芯线端套,或靠端子的类型保护,不能仅靠焊接。

符合设备防爆型式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因导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而减小。

9.6.3未使用的芯线

本条的要求不适用于本质安全电路和限能电路(见12.2.2.5.3)。

危险场所内多芯电缆中未使用的芯线应接地,或者采用与防爆刑式相适用的端接方式充分绝缘,不允许仅用胶带绝缘。

9.6.4未使用的通孔

电气设备上未使用的电缆引入装置或导管引入装置通孔,应用与防爆型式相适应的封堵件堵塞封堵件应符合GB.1-的要求,并且只能借助工具才能拆除。

注:对本质安全电路中使用的封堵件的要求见GB.4-。

9.6.5意外接触

除加热带之外,电缆金属铠装/护套与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液体的管道系统或设备之间应避免意外接触。申缆的非金属外护套提供的隔离通常足以避免这种意外接触。

9.6.6连接

如果可行,危险场所内使用的电缆不宜有中间接头。当不能避免时,除了适合于机械、电的和环境情况外,连接应:

——在防爆型式与场所EPL要求相适应的外壳内进行:或

——按制造商的说明书,用环氧树脂、复合剂或用有热缩管或冷缩管的轴套进行密封,连接不能承受机械应力的情况除外。

除了隔爆型导管系统、本质安全电路以及限能电路中的导线连接之外,仅应通过压紧连接、牢固的螺钉连接、熔焊或钎焊方式进行导体连接。如果连结的导体用适当的机械方法连在一起后再进行焊接,这样连接处没有应力,这种情况允许焊接。

9.6.7壁上的开孔

不同危险场所之间以及危险场所与非危险场所之间墙壁上穿过电缆和导管的开孔应充分密封,例如,用砂密封或砂浆密封以保持相关的场所划分。

9.6.8可燃性物质的传播和聚集

利用线槽、导管、管道或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液体从一个区域传播到另一个区域,并且防止电缆沟中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液体集聚。

这些预防措施可包括通道、导管或管道的密封。对于电缆沟,可充分通风或充砂。导管及特殊情况下的电缆(如存在压力差)需要时应密封,防止液体或气体在导管或电缆护套内流动。

9.6.9粉尘产生静电积聚

电缆走线的布置应使其避免粉尘通过产生的摩擦和静电积聚的影响,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表面的粉尘堆积。

9.6.10可燃性粉尘的堆积

电缆走线的布置官使电缆上尽可能少堆积粉尘,目易于清扫。利用线槽、导管、管道或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宜采取措施防止可燃性粉尘通过或堆积在这些地方。如果电缆表面易形成粉尘层,并且影响空气的自由流通,尤其是粉尘的最小点燃温度较低时,应考虑降低电缆的载流容量。受粉尘层影响的任何布线系统应符合5.6.3.5的温度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