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句醒目的标语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二号工位旁已愈三十年,它犹如一条纽带连接着雷锋精神和航天精神,不仅成为西昌航天质量文化的宝贵结晶,也是西昌航天人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学雷锋见行动、做航天报国螺丝钉的生动见证。
3月3日清晨6点多,天色如墨,西昌发射场2号发射工位已是灯火通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
“火箭即将转至发射区,今天的工作是例行供电巡查,确保任务用电安全。大家注意严格按规程操作、按表格记录,两人配合、相互监督,有问题及时报给我!”组织例行班前会的小伙儿名叫白俊波,是发射场中的一颗“铜钉”,带领岗位人员逐一核对配电柜断路器状态,清理表面多余物。
转场当天塔上行走、吊车、平台等大型设备使用频繁,电能质量要求高,如出现电压波动或有多余物的情况,断路器可能随时跳闸导致设备停机,影响任务进程。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激励着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岗位虽小,白俊波却视之为塔架的“生命线”。近年来,西昌发射场连年高密度任务。年因任务计划临时调整,塔上某设备改造工期由40天压缩至24天,他负责监督施工和配合,感到千斤重担压在了肩头。改造前,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设备的熟悉,仅用1天时间就吃透总体改造方案。改造过程中,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连吃饭都是在工位上解决。
一次在对防爆插座进行连接时,他的手掌不慎划伤,血流不止,简单处理后便继续投入工作,下班时伤口已经和手套粘连在了一起。他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在改造任务面前,我这点伤根本算不了什么。”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在二十年磨一“箭”的新晋“01”指挥员何雷身上,看到了发射场“银钉”们不断积蓄的追梦力量。
何雷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西昌发射场,成为测量系统的一名操作手。初来乍到,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全新而陌生的。螺丝钉承压越重,拧得越紧。10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而稳健,从岗位操作手逐步成长为技术阵地“01”指挥员,负责技术区工作。这也意味着,下一步,他很有可能担任发射阵地“01”指挥员。
技术区工作庞杂,火箭进场卸车、技术阵地测试、火箭和卫星转场......每项都马虎不得。为了全面拿准,吃透工作,他开启了“开挂模式”,啃教材、画图纸、作比较,经过一年鏖战,终于成了技术区的“一口清、问不倒”。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8月,何雷如愿担任发射阵地“01”指挥员。火箭进场后,他就像箭上的一颗铆钉,没日没夜地陪伴。“这个操作可以考虑改进,确保一次精确到位;这个数据偏大,再复查对比历史包络值;这个标准太笼统,得细化量化,明确到具体多少秒……”何雷严苛的质量要求深深印在了参试人员的脑海里。10多天后,伴随着火箭腾飞的轰鸣声、卫星入轨的欢呼声,何雷的“01”首秀近乎完美。
在发射场,象征30年荣誉的“金钉”,不仅需要经历任务的淬炼和锻造,还需要经受岁月的洗礼和沉淀。
年6月,北斗收官任务临射前发现火箭产品技术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排故,发射将被迫推迟,影响组网计划。
担任低温动力前端负责人的韩国河当仁不让,直面故障。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指挥前端岗位人员详细排查故障原因,并按照发射场区指挥部决定,择优更换故障器件,开展一系列的附加测试,确保系统满足发射要求,火箭不带隐患上天。
发射场在紧张实施全箭常规推进剂泄回再加注后,成功发射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计划,实现北斗组网发射%成功。
可曾想到,毕业于空调专业的韩国河,刚上岗时却并没有机会接触火箭。工作中,韩国河笔记不离手,走到哪记到哪,经年累月,工作包里堆起了十几厘米厚的资料,有的甚至已经撕裂发黄,但他却像“百宝箱”一样天天背着。
随着笔记本越垒越厚,他也从“小韩”变成“韩工”,跨专业跨领域成为火箭低温系统的技术骨干。他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就得精一行”。正是凭着这股子拼劲、钻劲和韧劲,如今的“老韩”也蜕变为一名航天工匠,长年与极具危险性的低温推进剂打交道,常年“钉”在发射前端一线。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正如液氢加注系统指挥员童万富在“再向主席说说心里话”征文中写下的,雷锋精神从来不是刻板空洞的教条,而是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航天事业万人一杆枪,无论岗位大小,都是一颗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我们就要在哪里发光。
文:李建熹高一民黄子敬
图:张敬马永涛毛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