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

锦瑞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通讯员蔡宣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6日讯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的数码模公司焊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机器手臂与冲压件亲密接触的冷光火花。10台焊接机器人在有序工作,却听不到嘈杂的点焊声音。在锦瑞技术公司车间里,舀铝水、加工中心取件,这些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序,如今都交给自动化机械臂完成。

机器手臂与冲压件亲密接触却不见火花和点焊声音。长江日报记者张衡摄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记者从蔡甸区经信局获悉,今年来,蔡甸区落实省级、市级技改专项资金总计万元,涉及长华长源、优尼冲压、锦瑞技术等10家企业,建成博格华纳、锦瑞技术等6个市级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辖区内一批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按下技改“加速键”,借助智能化“东风”完成生产结构优化转型,纷纷抢占市场份额。

自动化率从50%提升到90%,技改“意外”赢得海外亿元订单

“我们采购量大,对产品合格率有硬指标,关键合格率90%,总体合格率要求%。数码模公司规模大、设备先进、配套有保证,将订单给他们,我们有信心。”日前,国内某知名整车厂配套部负责人陶先生向长江日报记者如此说。

去年年底,数码模冲压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码模公司)与该整车厂签订了价值2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冲压、焊接合同,即将开始履行。

数码模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模具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今年年销售额预计达到3亿元以上,而按现有订单,明年销售额可接近5亿元。

仅仅在几年前,该企业生产主要业务还仅限汽车模具开发,产品单一、竞争力不足困扰着企业发展。为此,数码模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在技术改造下大功夫。该企业自动化率从最初的50%,提升到现在的90%。

锦瑞技术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内只有数名工人。长江日报记者张衡摄

记者看到,在冲压车间50多米长的生产线上,数台近三层楼高的大型冲压机排成矩阵,冲压机之间产品的传递,全靠机器人承担。一块钢板经过快速运行的冲压机,转瞬间变成车壳。价值一亿元,全球最先进的德国舒勒伺服冲压机是该工厂引进的最尖端设备,每分钟可冲压30余次,较传统冲压机床效率提升6倍,确保了冲压件不留死角。

“这条生产线最多只需要5人就可完成操作,传统冲压生产线至少需要20名人工。”数码模公司模具技术中心副总监周建新说道。

据了解,自年,数码模工厂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已相继投入改造资金超过5亿元,通过引进机器人生产线,让冲压、焊接、涂装等三大工艺均有了飞跃式发展。

通过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数码模公司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企业“朋友圈”也不再限于国内。年8月,国外一知名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来汉参观,对其先进设备和研发能力印象深刻,当年年底就和数码模公司签订了价值1亿元的电动车电池托架总成订单,今年8月完成量产并批量交付。

“拧螺丝不再靠人”,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

21日,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的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武汉)有限公司入选第二批武汉人工智能企业。这是一家涵盖机器人、智能技术、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研发、制造、应用和销售,为汽车及配件行业提供一整套智能化系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

中设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智能化设备。长江日报记者袁满摄

中设机器人研发的智能化设备。长江日报记者袁满摄

中设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杨燕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通过自主研发,他们为蔡甸辖区内的武汉长华长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定制交付了全省首条螺钉锁附自动生产线,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螺钉拧紧,实现设备自动切换,螺钉自动输送,工件自动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