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轨道车医生敲敲打打又指尖

平的高大厂房里,延伸至门外的两路钢轨上,停放着8台轨道车、吊车。身穿橘黄和深蓝色工服的作业人员,登上车顶,钻入地沟,站上试验台、猫在驾驶台电气柜里……如陀螺般周旋。机器轰鸣声,工具碰撞声,呼唤应答声,声声入耳,汇成恢宏乐曲。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供电段贵阳动力设备车间的这座检修车库,一年四季机声轰鸣、锤声叮当,来自贵州铁路各站段的台轨道车,轮流入库“体检”,被誉为“医院”。

1

轨道车拆卸检修

今年高温极端天气,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带来影响。铁路既是用电大户,又是煤电运输主动脉,必须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畅通,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

轨道车是铁路维修保养、施工检修、应急抢险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保证铁路大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为轨道车“体检”,确保轨道车安全健康运行,医院的重要职责。

该车库可容11台轨道车入库检修,于年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具备轨道车年修、探伤、制动校验等资质,是贵州铁路唯一的“医院”。

59岁的质检组组长李建国是“主治医生”。各站段的轨道车入库后,由他带领质检人员全程监控检修质量。

一台车需耗费7至10天检修工期,全面检查维护车辆动力、走行及制动等重要系统,并实现修后质保1年。

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李师傅和工友们建立“病历”库,将每台车的检修时间、检修项目、处置措施记录在册,一车一档案,使每台车况都了然于心。

李师傅在实践中练出一套眼观耳听的本领——通过探听发动机异响,准确判断曲轴断裂;通过观察液压走向,及时发现内管螺钉脱落隐患……疑难杂症到了李师傅团队手里,总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在敲敲打打中高效高质完成检修任务,李师傅以实际行动“争第一、保唯一”,保证了检修库品牌响当当。他说:“我明年退休了。但回想起来,感到特别充实,特别有成就感。”

2

检查轨道车底部设备

制动校验间“主刀医生”丁侠云所掌握的制动校验工艺,是一道“独门绝技”。随着轨道车迭代,制动校验工艺不断升级。从秦岭型轨道车作业车到JW-4G型轨道作业车,标准越来越精细化,精确到毫米的游标卡尺和小数点后两位数的毫米塞尺,成为必备工具。

“制动阀就是生命闸,来不得半点马虎。”丁师傅严肃地说。

一套制动系统零部件重约40余斤,主要由7套阀件组成,每套阀都是高精密结构,由近百个零部件组成,其检修指导书厚达两指。作为熟练工的丁师傅,也得耗时2、3小时才能完成一套阀件的检修校验。

检修时需一一拆卸,检查所有零部件是否有变形、裂纹、磨损,阀片磨耗深度不大于0.1毫米;检查零部件是否清洁无污物,用高压空气清洁零件表面。随后重新组装,保证关键部位连接间隙小于0.5毫米,最后上试验台检测和校验。

最小零部件仅6毫米,在丁师傅指尖翻滚、移动。只见他凝神屏气仔细查看,小心安装,随后用游标卡尺和塞尺测量后,再细致微调,其工作状态不亚于绣花。

大家赞叹:“别看丁师傅手粗,干起活来心细!”

3

用游标卡尺检查轮对磨损度

“关上门就是一家人。”

“单枪匹马修不好车,一起干才有甜果子吃。”

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集体作业的工作模式,将车间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共同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氛围。

炎夏,库内闷热难耐,车间干部掏钱买来西瓜,大家就地吃瓜,一片凉爽;冬季,库内寒风四起,车间干部为大家递上热水,送去手套,一团温暖;谁病了,谁成家了,车间干部都会登门拜访;职工摔伤了腿,家人不在身边,车间多次派人为她送饭、医院;职工子女参加高考,大家主动顶岗,送上祝福。

“心齐才能干好工作。”因此,当车间提出党内立项攻关项目时,众人纷纷请缨。党员李建国、蒋洪钊、郭柳红,青工周洋、文明澜、黄春来等十余名党团员成立突击队,攻坚工作瓶颈与难点。

党员李建国带队研究移车台手摇装置,实现移车台无电操作;青工文明澜设计自动过滤网,有效过滤燃油杂质;青工黄春来制作螺母套筒和加力杆,实现快速调整制动泵加力装置……通过集体努力,近年来成功实现12项攻关项目,为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是这样一群轨道车“医生”,既有敲敲打打干粗活的豪迈,又有“指尖绣花”干细活的精致,才成就了“医院”的蒸蒸日上,铁路运输的红红火火。

轴承关键部位探伤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刘兆楠

摄影:韦正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