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购车选择的时候,经常回听到一个车身结构这么一个说法。什么承载式,非承载式这些,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听的我们是一头雾水。一不小心就因为这个因素而选了另一台车。那么到底什么是承载式,什么是非承载式,哪种结构好呢?
还是先从车身机构的分类聊起,车身结构(autobodystructure)指构成车身整体的各个部件的布置形式以及部件之间装配的方式。按车身承受负荷的方式,常见的车身结构可分为:非承载式、承载式及半承载式三种类型的车身结构。我们需要选择哪一种呢?来看各种车身结构的特点及对应的用途。
首先是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车架与车辆总长相同,相对车身是独立的,起着骨架作用,为厚钢板焊制的。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身的总成部分是固定在一个刚性车架上,车架通过前后悬挂装置与车轮相连。简单的可以这么来理解,就是没有车身外壳,只留下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这个车子还是可以独立的往前开。比如经常见到没有车厢,在路上狂奔的货车头。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一般用在货车、客车和越野吉普等车型上,也有少部分的高级轿车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来装配,然后再总装在一起,可以简化装配工艺。底盘的强度较高,抗颠簸性能好。就算车的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也是由车架承受,不会传递到车身,车身不容易出现扭曲和变形。
当然如果选择了非承载式车身,有一些就是我们需要忍受的,比如整车自重力增加。上、下车不方便,车架制造工作量大,整车高度增大。工艺精度要求高,车辆相对造价相对价格昂贵,不是我们常用家用轿车的选择。
在来说承载式车身结构,承载式车身车辆的整个车身是为一体的,没有刚性车架,没有贯穿整体的大梁。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车身负载通过悬架装置传给车轮。现在大部分桥车都是使用承载式车身,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承载式车身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具有质量小,高度低,没有悬置装置,装配容易等优点,因此大部分的家用轿车采用了这种车身结构。
另外承载式车身质量轻,整体弯曲和扭转刚度好。车室地板低,车辆高度尺寸小。以薄板加工为主,且可用点焊焊接,易于批量生产。承载式车身劣势在于路面和发动机等的噪声及振动容易传入车身。因为用整个车身来确保刚度,所以很难改造。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平直路上行驶很平稳、固有频率低、噪声小、重量轻,广泛应用于家用轿车上。当然底盘的强度是不及有大梁结构的非承载式车身的,在车的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时,容易发生车身会变形。
还有一种车身结构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称为半承载式车身。在这种车身结构下,车身与车架用螺钉连接、铆接或焊接等方法刚性连接。有部分的骨架如单独的支柱,拱形梁,加固件等,它们彼此连接或借蒙皮连接。一般是用于大型客车上的结构,我们家用轿车关系不大,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到这里车身架构就聊得差不多了,我们顺便说一下车身使用的材料,车身并不是采用同一种材料制作的,而是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常用的车身材料有,金属材料:钢板、铸铁等重金属材料。铝、镁、钛等轻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泡沫金属等材料。非金属材料:工程塑料、纤维、树脂、玻璃、橡胶、非金属泡沫材料、非金属复合材料等。
这里并不是说车身所有的材料强度越高越好,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如驾乘室的框架,如横梁、纵梁、ABC柱等,为了使驾车室的空间尽量不变形,以保证驾乘人员安全,就必须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如车前和尾部的材料,如引擎盖板、翼子板等,为了能够吸收撞击力,可以使用强度相对较低的材料。根据不同结构部件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提高驾车人员的安全性。
车身结构主要是根据车辆的用途来决定的,重点不在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结构了。喜欢玩越野的,需要的是扎实的地盘,一般选择的就是承载式车身了。结构稳定,地盘高,上山下河,随便折腾,提供更好的保护。非承载式车身,那就是舒适性家用轿车,家用舒适为主了。现在很多号称越野的车型,了解一下车身结构就知道,适合什么样的越野环境了。先确定我们买车用途,选哪种结构就知道了。